•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专家点评2023年等级考地理试卷(上海教育考试院)

    [复制链接]
    ad*** 发表于 2023-5-7 21: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体现双新理念 引导教学改革

        2023年5月7日,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科目顺利进行。考试结束后,市教育考试院邀请相关专家对试卷进行深度评析。专家一致认为,今年的地理试卷注重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育,注重考查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方向。

        一、把握育人导向,着眼立德树人

        试卷贯彻了教育部、上海市有关改革精神,把握了育人导向,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大都市机场建设”“海南岛环岛研学”“中巴公路修建”“绍兴市产业结构优化”“土耳其地震救援”五个综合性主题构建的图文情境,结合了国家建设新成就、上海发展新风貌、全球环境新热点等,将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念融入到地理科学素养的综合考查中,实现了育人与选拔的统一。

        二、落实核心素养,体现双新理念

        试卷认真贯彻了新课标要求,强调在相对复杂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内容分析具体任务、解决具体问题,用选择、填空、简答、论述等试题形式,考查学科核心素养。

    试题内容强化了与社会生活及其发展的紧密联系,自然与人文地理内容基本相当,整体符合考生认知特点,难度适中。

    五个综合性主题涉及多个领域,既展现国家战略、发展和成就,也贴近考生认知实际。考查内容涉及“城市与区域高质量发展”“人地和谐与自然灾害防治”“地理过程的感知体验”“地理技术应用”等。试卷每个主题通过构建地理科学具体应用场景,融入对四个地理核心素养的评价考查内容,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考查比例基本合理,实现了四个核心素养在考查中的有效落实。

        三、深化学科内涵,引导教学改革

        今年试题没有偏题、怪题,在落实课标基础上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相结合,有助于引导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试题内容体现地理科学前沿,科学技术、科学实验、科学精神贯穿其中,有助于引导高中地理教学更加关注地理科学原理。

    五个主题的内容均源自真实的地理问题与实践,将地理实践力素养考查融入答题全过程,有助于引导高中地理教学更加重视地理实践环节。

    试题紧密结合国家、长三角和上海市的建设新成就,涉及多区域、多领域,关注重大时政、社会生活与地理问题的结合,有助于引导高中地理教学更加重视从学科角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试题关注全球视野下的地理问题,关注地理整体性规律,关注全球资源、环境、人口问题的区域案例,有助于引导高中地理教学拓展视野。


    回复 打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ad*** 发表于 2024-6-21 11: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年高考真题完全解读(上海卷)
    说明:本解读共有五个模块(见下图),解读依据有: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2020年沪版(2021-2023年印)普通高中教材、上海市教委文件、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官网。试题原卷内容是根据部分考生回忆内容、结合试题情境增补相关区域的官网资料整理而成,其他内容,除“专家深度评析”模块外,都由笔者解读生成。试题、答案、评分标准与考试院原卷会有误差,特此说明。

    202456日下午,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科目顺利举行。今年是上海使用新教材的第一次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考试结束后,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邀请了相关专家对试卷进行深度评析。专家一致认为,试卷重在考查考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考查了考生在面对自然和社会现实情境时,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大核心素养的表现水平。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考查学科核心素养
    试卷严格遵循学科育人导向,着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综合主题的情境呈现,包括“探究城市行道树”“清平镇的乡村振兴”“‘聚宝盆’的再开发”“变暖中的格陵兰”“长江口的河海交互作用”等,将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思想有机融入考查内容,体现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凸显人地协调发展理念。
    试卷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强调时空尺度,注重考查考生的图表解读、地理分析推理等能力。从内容情境到具体任务,使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得到有效考查。整卷结构合理、难度适中,有利于实现考试的选拔功能。
    二、依托现实问题情境,考查地理思维能力
    试卷依托综合主题的情境呈现,把“城市”“乡村”“区域”“气候”“资源”等国内外关注的重大议题融入试题中,密切联系现实的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同时又贴近考生的实际生活,体现“人地关系”的地理学科特质。例如通过长江口河海交互作用的问题情境,考查考生对大气圈和水圈之间、地表不同水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能力,检验考生能否站在全球的视角,根据地球自然环境的演化规律,对区域发展做出预测。
    试卷围绕这些议题从不同角度展开设问,考查考生观察真实世界、解决地理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思维、空间思维、区域认知思维等能力。
    三、体现学科本质,引导教学改革
    试卷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持续落实“双新”教学改革要求,反映地理学科本质,检验地理教学质量,引导地理教学方法改革。
    试卷关注我国与全球不同区域的发展问题,引导高中地理教学从多种角度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通过柴达木盆地的能源建设、格陵兰岛冰盖变化等案例,考查在不同区域特征中,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与作用,理解区域创新发展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区域协调发展观。
    试卷在情境中包含了地理考察、地理调查和地理实验的内容,引导高中地理教学关注地理实践。例如在探究城市行道树的综合主题中,考查了对实地测量、实验分析、结果评估等地理研究方法的理解程度,旨在让考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分析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以评估考生的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水平。

    考点细目梳理

    题号
    题型
    分值
    考点
    基本知识
    能力要求
    获取和
    解读信息
    调动和
    运用知识
    描述和
    阐述事物
    论证和
    探讨问题
    1(1)
    填空
    1
    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依据植被类型沿纬度变化方向发生变化,判断纬度地带性


    1(2)
    填空
    1
    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依据同纬度植被类型的海陆位置变化,判断从沿海到内陆地带性


    2
    不定项选择
    3
    地理信息技术
    植被
    地理信息技术合成的街景地图,只能显示植被外貌特征


    3
    单项选择
    2
    植被
    植被对自然环境的作用

    4
    单项选择
    2
    植被
    气候影响植被种属的类型和数量


    5
    单项选择
    2
    植被
    环境污染
    气象灾害
    城市问题
    植被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城市防治飓风、酸雨、城市内涝、城市热岛的对策


    6
    填表
    7
    植被
    植被的环境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
    7(1)
    填空
    1
    城乡空间结构
    地形影响村庄布局

    7(2)
    填空
    1
    城乡空间结构
    水源影响村庄布局

    8
    单项选择
    2
    环境问题
    判断生态环境脆弱程度时间变化特征


    9
    单项选择
    2
    地质灾害
    泥石流成因



    10
    不定项选择
    3
    耕地资源
    保护耕地资源的对策


    11(1)
    填空
    1
    产业结构
    判断第二产业比重变化趋势

    11(2)
    填空
    1
    产业结构
    判断第三产业比重变化趋势

    12
    简答
    4
    大都市辐射;
    人口结构
    大都市辐射对被辐射区人口结构的影响

    13
    简答
    4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生态安全
    建设国家公园对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的促进作用
    14
    不定项选择
    3
    气候因素
    降水因素:海陆位置、地形


    15
    不定项选择
    3
    地球演化史
    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
    化石(生物)指示自然环境特征(海/陆;干/湿;冷/暖)


    16(1)
    选择填空
    1
    岩石
    石油(化石燃料)位于沉积岩内



    16(2)
    选择填空
    1
    地质构造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16(3)
    选择填空
    1
    岩石性质
    石油的形成
    石油生成于密度较大的泥岩、富集于密度较小的砂岩


    17
    简答题
    3
    地质作用
    某地质年代地层因地壳隆升和外力侵蚀作用而缺失
    18
    简答题
    3
    全球变暖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加速,影响河流水量,进而影响水能发电的可持续性
    19
    简答题
    6
    能源资源
    分析太阳能数量特征及其不稳定性的因素;水光互补利于稳定供电的原因
    20(1)
    填空
    1
    大气环流与降水
    来自海洋的西南风(西风带)带来丰富的降水


    20(2)
    填空
    1
    大气环流与降水
    极地高压的下沉气流导致降水少


    21
    不定项选择
    3
    气温
    纬度和海拔高度影响气温,进而影响冰川融化量


    22
    不定项选择
    3
    地理信息技术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监测冰盖中的具体应用范围


    23
    绘图
    3
    地球公转运动意义
    夏至日78°N正午和子夜太阳高度计算及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的绘制


    24
    综合分析
    6
    城镇区位
    资源环境承载力
    分析城镇自然和人文区位条件
    25
    综合分析
    6
    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
    开采冰资源并海运到热带地区,不利于保护区域生态和资源环境。
    26(1)
    选择填空
    1
    外力作用与地貌
    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崇明岛


    26(2)
    选择填空
    1
    潮汐
    根据陆地海拔高度判断海水涨潮高度


    27(1)
    填空
    1
    气候
    根据区域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27(2)
    填空
    1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判断河水主要补给类型



    27(3)
    填空
    1
    河流水文特征
    判断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特征



    28(1)
    选择填空
    1
    海水盐度
    径流导致盐度偏低



    28(2)
    单选
    2
    海水盐度
    咸潮
    咸潮导致盐度偏高


    28(3)
    填空
    1
    海水盐度
    咸潮
    上游咸潮来水导致河水盐度往下游向增大


    29(1)
    选择填空
    1
    潮汐
    涨潮减小径流入海流速



    29(2)
    填空
    1
    潮汐
    据半日潮周期计算低潮出现时间



    30(1)
    选择填空
    1
    海水盐度
    根据盐度垂直分布状况判断河水、海水融合状况



    30(2)
    选择填空
    1
    海水盐度
    根据盐度垂直分布状况判断长江径流量季节变化



    31
    综合分析
    6
    气象灾害(伏旱、台风)
    咸潮
    伏旱引发河水径流量减小、台风引发的风暴潮,均可引发咸潮灾害。


    试卷设计变化

    按照上海市市教委于2024年1月9日发布的地理科目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命题要求,今年和往年一样,全部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60分钟,卷面满分100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各自约占50%,试题一如既往,强调问题情境设置,地理性强。
    但将今年试卷与2017年——2022年的试卷、2023年的试卷作对比,大致差异如下表所示。

    2017年-2022年的试卷
    2023年的试卷
    2024年的试卷
    命题依据
    《上海市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2017年1月版)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
    命题范围
    ①基础性课程:地理第一册、第二册
    ②拓展地理课程
    ①必修课程:地理1,地理2。
    ②选择性必修课程:自然地理基础,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试卷结构、题型组成与分值设置
    ①单选题:20道,每题2分,共40分。
    ②综合分析题:3道,每道题20分,共60分。
    每道综合分析题,只设置4道主观题型,即4道4分、或6分的简答题或论述题。
    5道综合分析题,每题20分左右。
    每道综合题具体设置以下题型:选择题(单项选择、双项选择)、填空题(文字填空、选择填空)、简答题、论述题。
    【说明】 2023年试题,具备新、老试卷结构的过渡性特征。
    5道综合分析题,每题20分左右。
    每道综合题具体设置以下题型:选择题(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填空题(文字填空、选择填空)、绘图题、填表题、简答题、论述题。
    【说明】不定项选择题评分规则:若漏选,选对一个得1-2分;若有错项,本题不得分。

    相对而言,今年试卷设置了相对复杂的开放性、真实性的问题情境。情境渠道来源于学科渠道、学术性渠道、社会生活渠道,命题人使之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在体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表现的基础上创设情境,给予必要的、充足的图文信息,设计明确的具体问题,测量考生综合运用所学内容分析具体任务、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并具有较高的区分度。


    回复 打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

    手机APP下载

    官方微信

    QQ|手机版|LaTex|MST ( 沪ICP备18043106号-1 )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